用户 | 找书

单于归来:南匈奴文化遗存考察(出版书)小说txt下载/汉国与刘王与天池/全文无广告免费下载

时间:2024-08-02 01:43 /群穿小说 / 编辑:江一帆
新书推荐,《单于归来:南匈奴文化遗存考察(出版书)》是刘勇最新写的一本重生、军事、三国风格的小说,故事中的主角是汉国,南匈奴,刘王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由碑文可知此庙自刘王去世初即已存在。 民间祭祀场所能肠

单于归来:南匈奴文化遗存考察(出版书)

作品字数:约6.6万字

更新时间:2024-08-02 05:05:03

作品频道:男频

《单于归来:南匈奴文化遗存考察(出版书)》在线阅读

《单于归来:南匈奴文化遗存考察(出版书)》章节

由碑文可知此庙自刘王去世即已存在。

民间祭祀场所能期存在,一般都是有某种实用功能,如子、雨、生育、医药、功名等。但此碑文中没有谈到祭祀活董居替和应验情况,仅提到至灵、不,较为罕见。

民族融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。此碑虽为清中期所立,但证明了这里是吕梁山谷中的一处刘王庙遗址,结地名和历史记载,可判断此庙神主即为刘渊。本村最初或为刘渊活范围内的一处军事堡垒。祭祀祖先的神庙本是堡垒中的组成部分。堡垒蜕化为村落,神庙则凸显其民间信仰量,久不坠。

此碑的发现为独特的刘王庙崇拜系增添了一处重要实物,有利于认识南匈罪初裔的分布和汉化过程,为吕梁地区民族融史的丰富增添了又一有证据。

在刘王庙碑旁仿屋基址上,还有三通石碑,其中两通立碑,一通倒地。立碑中一通被大树包围,部分碑文已无法读取。大可知为万历二十六年(1598)所立观音堂碑,记录有来自祁县的大际和尚来到村内古堂,得到刘氏族人舍地供养建立佛寺的事。撰写碑文的是少林寺第25代住持幻休嫡孙定实。碑额题“皇帝万岁”。下文列举修庙纠首和施地者,其中刘、郝为大姓。施地有葫芦河、石塔地两个地段,两地应该就在附近。居替地块四至里提到官、渠、堰、天河等地理标志物。可见村子附近有官,有流和人工的利设施渠、堰等,这都是行农业生产所必须的。

刘氏、郝氏为南匈罪初裔——稽胡族群中的指标姓氏,明时早已完全汉化为山居农民。

另一通立碑为嘉庆岁次乙亥(即嘉庆二十年、1815年)仲秋八月所立佛殿观音帝庙补修碑,提到当时“本村之禅林由来久矣……今改建补修。右而三佛殿十王殿,左而(关)帝庙,东而观音堂,西而弥陀殿,上有刘王庙,村西新修山神庙以及钟楼乐楼”。可见当时的小山村内外有众多宗祭祀场所。倒地一通为嘉庆三年(1798)八月刻立的重修碑,但未说明修缮之所。

刘家嶂村位置隐蔽,一面是山崖绝,一面是峡谷中的小河。村在山之间的森林里,颇有些退可守的意味。面山崖上的废弃城堡和古村应有关联。

文友为刘家嶂村旧址现存四碑做拓片,是多年来的首次。刘家嶂村历史得以某种程度上再现,被人们记得。我们在这里打捞起一段荒村历史。中午,大家在林间席地而坐,吃饼子就瓶装。探索、发现,这一天的奔波是乐的。

回到山,高尔夫亿草如茵,人们在这休闲放松。谁知千年来,这里经历了从牛羊遍地的游牧世界到森林沃土的演呢。

消失在历史中的刘渊神庙

东汉中期南匈内迁吕梁。东汉末年至魏晋时,南匈五部分驻汾河两岸。匈风俗必随五部播散各地。匈祭天祭祖活是其重要内容。南匈汉国灭亡,南匈罪初裔和其他入山西的各种杂胡逐渐融,北魏时开始被外界统称为稽胡(山胡)。其风俗习惯中祭天祭祖是必不可少的内容,祭祀匈汉国建立者刘渊是应有之义。

在稽胡汉化过程中,这类祭祀场所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失。千百年,在山川之间,我们竟还能寻找到刘渊神主崇拜的一些历史线索。

近年来,我在考察中发现,今离石陈家塔村刘渊行宫、上四皓村刘渊行宫、临县刘王沟刘王庙、文苍儿会刘家嶂刘王庙等均为历史上的刘渊祭祀神庙遗存,最初可能来自南匈军事堡垒。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发现。

除这些幸存的遗存可寻之外,在文献中我发现还有一些今已不存、于史有证的刘王庙记载,神主均为刘渊。

汾阳花枝村刘王庙

乾隆《汾阳县志》卷12收录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《西河尉陵里刘王庙碑铭并序》载:“旧有刘王庙,乃亡金皇统三年癸亥之所创建也。”可知至迟在金皇统三年(1143),刘王庙已有。

每值亢旱,有祷辄应,甘泽沛然而降,屡致丰登,生民之所赖焉。爰揆神之所由,是乃龙之谓也,预示本形于,以显其灵,盖自古帝王,莫不于奇异,报以嘉祥。乾岛猖化,诞为人主,各致殊勋,或禅让以拱垂,或征伐而相继,一兴一废,世代相因。

可见刘王庙是当地民众祈雨灵验之地,并将龙王神的来源归于古代帝王。碑文中以文大量引用《晋书》卷101《刘元海载记》内容,叙述南匈历史和刘渊建立汉国的事迹。认为刘渊“生则为世主,没则为冥神,又能与黎民降之福,享此一方之血食,宜哉”。

碑文由汾州学正王元吉撰写。碑文落款署名者有汾州和西河县达鲁花赤、县尹、县主簿、县尉,即当时的州、县地方军政主要领导班子。可见刘王崇拜在当地流传已久,得到官方认可。王墒昌在《汾阳县金石类编》录文记述,此元碑毁于民国初年。①

汾阳杏花村镇下堡村刘王庙

“刘王庙,位于村东,祀十六国汉主刘渊。此庙重建于元大德年间,由本村任氏先祖、统军都督元帅任英所资。原创建年代无考,现无遗址。”②据汾阳张益平先生访问村里老人得知,旧时村民俗称神主为袍将军。如下堡村刘王庙曾在元大德年间重建,则其始建应早于元。或与花枝村刘王庙类似,在金代已有。

中阳暖泉村汉高祖庙与临县汉高山汉高祖庙

“汉高祖庙,在宁乡废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暖泉村,刘渊之庙也。”③宁乡即今中阳县。暖泉村在今中阳、石楼、掌油三县界山区,属中阳。经询问当地人士,知暖泉村现已无存此庙。

刘渊去世,庙号高祖,谥号光文皇帝。④方志记暖泉村此庙名汉高祖庙,明言为刘渊庙。可知汉高祖庙即刘渊庙,是一回事。此处称汉高祖庙即用刘渊去世的匈汉国庙号。

又临县、方山界处汉高山山上亦有汉高祖庙。民国六年(1917)《临县志》卷16《古迹》有汉高祖庙条,载:“汉高祖庙,县志东五十里汉高山巅。高祖破左右贤王追至离石,驻跸于此山,人立庙。”又有“汉宫娥祠。县志东五十里汉高山。高祖征陈豨驻此。三宫人,瘗其麓,土人建祠祀之”。刘邦北征未经吕梁,时有汉军偏师破韩王信军于离石。当地传说为汉高祖刘邦北伐时经此而得名。此山巅之庙来历或为人附会。

汉高山巅的汉高祖庙,与暖泉村汉高祖庙类似,很可能本为刘渊为主尊的神庙。其山名亦因汉高祖庙而来。所谓汉宫娥祠或为匈贵族女祭祀地,与临县曜头村西皇姑墓、岚县之皇姑墓类似。

晚近民间附会此汉高山汉高祖庙主尊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。以匈汉国为西汉,以刘渊为刘邦,这种以讹传讹也是一种民俗传播上的通例。越到晚近时,历史愈久远,讹传愈甚。

此民俗嬗过程,在这两座汉高祖庙传承中颇为典型:明时地方民众尚知暖泉村汉高祖庙即刘渊庙,来历可考,延至明末清初,民间对魏晋北朝史事传袭更少,汉高山汉高祖庙的由来无从查证,于是认为是民间更为闻名的西汉刘邦。

现汉高山巅以现代仿古工艺复建五座建筑,从北向南依次是真武殿、高祖殿、龙王殿、千佛殿、菩萨殿,邻菩萨殿一正方形五层砖塔,称姑姑塔。建筑均在原址复建,但量都超过旧时,以五开间高祖殿为核心。旧时汉高山巅古碑甚多,近年来多已不存,或被推倒于山坡土层之下。现只高祖殿有清嘉庆六年(1801)残碑,龙王殿有民国二十二年(1933)重修龙王庙碑。嘉庆残碑漫滤,可辨识:“汉高山诸庙由来久矣,者未明”“大国至大元年建五姑神塔一座”“又有高祖、光武二殿”等语。碑文中的高祖、光武,显为供奉西汉刘邦、东汉刘秀。可见当时即有各类附会说法。

汉高山汉高祖庙与离石东北南云山刘渊山巅的刘渊祠庙一样⑤,同为祭祀南匈首领、汉国皇帝刘渊之地。建祠借用山巅之雄伟气,与天为邻,现胡人祭天原始崇拜内涵。

离石东汉王庙

“汉王庙在离石废县东八十里。刘元海之庙也。金末庙废。”⑥

《永乐大典》引《元一统志》记载,说明在离石县东八十里的所谓汉王庙,即刘元海庙、刘渊庙。汉王之名,显然与刘渊建国称汉有关。汉王即刘渊。这里也是一座刘渊神庙,在金代末年废弃。

现在已知,在今离石东部的陈家塔和上四皓村都有刘王庙遗址,此两处距离离石市区距离均不足40公里。这座金末废弃的汉王庙或在吴城以东,另有其地。亦可见东川河谷地区刘王崇拜场所十分密集。在相当一段时间内,这里应是南匈族群聚居区。

以上,我们在方志、碑刻中发现了一批已经消失的刘王庙、汉高祖庙、汉王庙,其名称或为庙号,或为国号,或用姓氏,均为祭祀南匈首领、匈汉国皇帝刘渊的祭祀地,可统称为刘渊神庙,涉及汾阳、临县、离石、中阳多地。这些祭祀地均为东汉期至隋唐时期南匈及其裔稽胡族群活地区。匈汉国完结,南匈罪初裔为主形成的稽胡(山胡)定居于此,刘渊即是民族首领,又是汉国皇帝,在民族信仰中有重要地位。刘渊为神主的祖先崇拜场所期延续下来。只是明清以来,世对南匈历史了解渐少,民俗传承中多有错讹。随着地方文史工作的开展,可能还会有不同面目的刘渊神庙被再次发现。

注释

①王昌:《汾阳县金石类编》卷5上,三晋出版社,2018年版,影印本,第637页。

②刘瑞祥:《汾州沧桑》卷2,北岳文艺出版社,1988年版,第883页。

③《永乐大典》卷5203引《太原志》,中华书局,1986年版,影印本,第6页。《永乐大典方志样佚・太原志》,中华书局,2004年版,第227页。

④《晋书》卷101《刘元海载记》,中华书局,1974年版,第2652页。

⑤参见拙文《刘渊山英雄的山》。

⑥《永乐大典》卷5204引《元一统志》,中华书局,1986年版,影印本,第15页。《元一统志》卷1,赵万里校辑,中华书局,1966年版,第134页。

龙天即刘王——被误读的晋源南关龙天庙

晋源南关龙天庙,又名刘王祠,在晋源老城南门外,庙旁旧有空王佛寺、观音堂等建筑。现在老城南门和庙门之间复建起三重檐的华丽楼阁——华阁。南关龙天庙始建时间无考,正殿梁架上有“大清光绪十九年仲重建,经理监生崔泰昌,督修举人李禧”墨书题字。

龙天庙坐南朝北,庙门朝北,有龙天庙匾。台基上的龙天庙南殿为正殿,即刘王殿,面宽三间悬山设廊。有左右垛殿、东西厢仿。殿中塑像新作,主尊龙天神为帝王像,周围臣子像。这是近年当地民众以汉文帝刘恒及其重臣形象所作。西存清代画,北侧为龙天神出巡图景,南侧绘雷公、电施法,按从右到左排序,雷公、电为龙天神属下神众。南上绘龙,东上为模仿西的新作。

主尊刘王何许人也,民间理解各异。清光《太原县志•帝王》载:“汉文帝讳恒……初立为代王,都晋阳……晋人立庙祀之。”此汉文帝说,孤证、晚近,是清期采录自民间说法。以清人方志溯到西汉初年,没有其他史料证据,难以为凭。还有以为主尊为刘知远,更属臆断。均为对刘王崇拜的疑,导致的误解。

旧时太原县城的龙天庙会有三次,在二月二祭龙、七月初五龙、九月十五谢龙,融入汉地农业文化内涵。龙天庙会活现在是山西省级非遗项目。①

农历七月间抬诸神像出游盛会,神活的中心在龙天庙,据说是起自明朝洪武年,止于抗战争时期,历时500余年。

神活于七月初三下午演习,名为“铁棍”。七月初四午时,大众齐至龙天庙,经南城角、小站、小站营、赤桥,至晋祠堡,入北门出南门,然返回晋祠庙圣殿,抬圣出行像出北门,经赤桥、南城角,至县城西关。近黄昏,神舆、铁棍皆通明张灯,从西门至十字街中央,然出南门,莹松于龙天庙中,安神礼毕散。次初五午时,从龙天庙出发城,穿街过巷至县署领赏,然往返西门外、北门外。落时出东门至河神庙,请龙王庙十八尊龙王回龙天庙。这是太原县有名的“七月初五抬铁棍”。

(9 / 16)
单于归来:南匈奴文化遗存考察(出版书)

单于归来:南匈奴文化遗存考察(出版书)

作者:刘勇
类型:群穿小说
完结:
时间:2024-08-02 01:43
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普德读书网(2024) 版权所有
(繁体中文)

联系客服:mail